日前Thorin、Mauisnake以及Liquid战队教练flashie三人在《Last Free Nation Counter Strike》视频播客中激扬文字,谈到了诸多热门话题。其中包括donk状态的下滑、Major依旧存在的BO1以及教练的作用等。

话题一:donk状态的下滑

Thorin:本赛季初确实有过几次,ZywOo整月的表现按他自己的标准来看都烂得一塌糊涂,那也得提一嘴,m0NESY大概在第一个赛季初也有过类似情况。

兄弟,现在轮到donk了,过去一个半月就是他的“低谷期”。但最能体现donk状态下滑的,是他进攻方的击杀死亡比(KD),足足掉了0.4啊!以前他进攻方简直是战神级别的存在,现在也就是中规中矩的水平了。这就是为什么Spirit现在全员都压力山大。除了sh1ro,现在Spirit里没一个状态在线的。

过去一年半我们都把Spirit的成功当成理所当然了。正常流程本该是:第一步,donk打出1.4的超高rating,搞定关键局;后面就算稍微拉胯点也没事,因为Spirit以前就这么靠谱。但现在donk不再是进攻方战神的时候,Spirit简直弱了不止一个档次。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对chopper苛责有加。你看他们进攻方的胜率就知道了。全世界最顶尖的进攻方选手,状态下滑了三分之一,这对队伍的影响可想而知。所以我想听听你们各自的看法。这可是我们都公认的世界第一选手,本该是年底年度第一的热门人选。

你们觉得,状态略有下滑的donk现在是什么情况?

flashie:其实真的很难评判。除了KD的变化,他以前的标杆定得太高了,现在很难仅凭这点就下结论,而且这下滑到底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也不好说。就我看比赛的直观感受来说,他的个人操作比如枪法,其实依然很顶。

但有一点很明显:只要他状态稍微下滑,队伍的整体表现就会受很大影响。毕竟过去一年半他们赢的那些比赛里,donk的表现简直疯狂,他的rating和数据都高得离谱。可能我们平时看比赛都没意识到,他一个人能为队伍扭转多少回合的局势。所以哪怕只是小小的下滑,对队伍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当然,我不想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于阵容变动,但换了队员之后,团队氛围确实会变,也许他现在少了以前magixx那种能搭话的队友?很多我们外人看不到的小细节都可能有影响。不过公平地说,他的状态确实是下滑了一点。而且成都站本来就是今年水平很高的赛事之一,除了Aurora之外,所有顶级队伍都来了,前八强队齐聚。作为冲击2025年世界第一的热门选手,以这样的状态出局,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说实话,看成都站的比赛时,我还是能感觉到他偶尔有那种爆发力,但那种年初甚至科隆站时的“超神表现”少了很多。有时候感觉局势确实更难逆转,他最终也没能力挽狂澜。可能我这有点偏袒donk了,就算状态下滑,我还是把他排在年度第一。

但现在真的很胶着,超级胶着。去年我还能毫不犹豫地说donk比任何人都强,现在他和ZywOo之间的差距微乎其微,要是ZywOo在成都站能有更亮眼的表现,我可能就会倒向他了。

话题二:Major还有BO1

flashie:Major里居然还有BO1比赛。这简直无法接受。BO5的决赛确实是个很棒的改进,但我觉得与此同时,他们也应该把瑞士制改成全BO3,这样才能让最强的队伍晋级Major季后赛,而不是靠爆冷。

当然,爆冷确实很精彩,能给观众带来话题性,但我不认为这是我们在最重要的赛事中应该追求和优先考虑的。改成全BO3可能会让赛事时长变长,但为了赛事质量,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Mauisnake:这是唯一能让Major成为全年真正顶级精英赛事的缺失环节,尤其是考虑到即将到来的电竞世界杯,他们明年会举办32支队伍参加的线下公开预选赛,而且全是BO3。

一个由第三方运营的赛事,居然能在赛制上超越Major,这太疯狂了。本来Major应该从头到尾都做到尽善尽美,这样才能决出最实至名归的冠军,让大家认可比赛结果。直到现在,我还会提到“Legacy战队终结了Vitality的连胜纪录”这件事,但那是一场BO1,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就因为BO1本身就充满了随机性。

CS不是那种“非胜即负”的绝对博弈,选手的个人状态有时能扭转局势,但战术更优的队伍会为三局比赛都准备好方案。即便当天个人状态稍差,他们也可能凭借战术优势取胜。我更愿意奖励那些战术体系更完善、思路更清晰的队伍,而这些在BO3中更能体现出来。

Thorin:关键不只是BO1本身,而是第一天要连打两场BO1。这意味着顶级队伍可能在一天内就0-2落后,只剩一条命;而实力不济的黑马可能靠两场BO1爆冷拿到2-0,轻松晋级。之后就算他们在接下来的BO3中表现糟糕,只要赢一场就能过关。

还有一个被大家忽略的点:第二天的BO1,可能是教练全年准备时间最少的一场比赛。这简直太蠢了。赛事第一天,打完第一场BO1后,短短几小时内就要打下一场,根本没时间看demo、做准备。

现在的CS比赛里,除了个别赛事的败者组可能会一天多赛,通常不会让队伍在同一天对阵两个不同的对手。现代赛事中,一天只打一场比赛,至少有12小时的准备时间才合理。

现在Major的决赛已经改成BO5了,非常棒;赛事阶段之间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这些都很好。我们只需要改进初期的赛制就行。而且Valve,其他所有赛事都已经这么做了——所有顶级赛事的小组赛都改成BO3了,只有Major还在坚持BO1。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不认可“Legacy终结Vitality连胜”的结果,因为现在没人打BO1了。只要说“BO3连胜还在继续”,大家就都认可了。

现在CS圈的共识是,一场真正的CS比赛不是单张地图,而是BO3。就算最后打满两张就分出胜负也没关系,但核心应该是“你选一张图、我选一张图,再加上一张双方都认可的决胜图”。最后我再强调一遍:BO1的问题在于,实力较弱的队伍能通过禁用规则占到更多便宜。

flashie:我还想补充一点:BO1的地图禁用通常在赛前1小时甚至1.5小时就完成了。就算你精准预判了对手的禁用策略,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他们还是有足够的时间临时准备战术,虽然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但至少不会完全被打蒙。这个问题其实可以通过“赛前15分钟再进行禁用”来解决。

顺便说一句,我其实很喜欢karrigan以前的做法,他会故意打乱禁用节奏,就像老赛制那样“赛前10分钟才ban图”。如果你花了两小时研究他的Mirage,结果他根本没选这张图,你只会觉得“白费功夫”。现在的赛制里,就算提前1.5小时禁用,队伍还是有时间看demo准备。

话题三:外界很难看到教练的作用

Thorin:比赛中的暂停环节,你要做调整,教练也要做调整,还有赛前准备,比如制定赛程、战术方案之类的。但这些内容中,哪些是公开的?哪些能让观众看到?暂停时的对话有时能听到只言片语,但很多时候都是断章取义的。

flashie:我当教练才四个月,就遇到过这种事。当时挺有意思的。赛前我做了三分钟的长篇动员,结果他们只截取了其中一句话当作我的暂停指导。大概就是我絮叨了三分钟,最后说了句“咱们干翻他们”,结果播出时就只放了这一句。搞得大家都以为我就说了这么一句。

我看到过很多对教练的批评,其中不少是合理的,很多猜测也能理解。比如我刚上任时,所有人都在担心“他怎么镇住这些选手的?”,这确实是个很合理的顾虑。我自己也会想,怎么才能让选手们信服我、配合我,这真的挺棘手的。

我觉得评判教练表现和影响力的唯一标准,大概就是执教时长和比赛成绩。但在我看来,成绩还得跨越不同阵容才算数,这样才能确定结论是客观的。

Mauisnake:这也是为什么在我心里,CSGO领域的最佳教练永远是zonic。CS2里,B1ad3带领多支不同阵容都取得了成绩,这也很有说服力。之前有人说zonic是“水货”,因为他的成就大多是靠Astralis的四人核心取得的,执教Falcons后除了今年早些时候的PGL赛事(那次的竞争强度远不如其他顶级赛事),就没拿过什么冠军。

“水货”这个标签确实不公平,但对他的批评是合理的。他在Astralis时的执教水平堪称超凡,但现在执教Falcons,大概是圈内薪资最高却成绩平平的教练,差距确实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