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外媒taverna.gg。

距离Major邀请函发放仅剩不到三周,目前仅剩少数顶级赛事尚未落幕:StarLadder 秋季赛与FISSURE 裂变天地S2将于本周收官。9月27日开赛的EPL所产生的积分,将不再影响队伍在Valve排名中的席位。

因此,那些为跻身邀请区而战的二线战队想出了别出心裁的办法,同意参加遍布全球各地的小型赛事。这一切都源于VRS积分体系:在该体系中,线下赛至关重要,而赛事奖金规模反倒无足轻重。

例如,Ninjas in Pyjamas战队飞往美国参加了为期两天的Fragadelphia Fragville赛事,该赛事奖金池仅1万美元。选手的机票、住宿等所有费用均由俱乐部承担,此外他们甚至还需支付500美元的参赛费。这家瑞典俱乐部是该赛事中唯一一支以欧洲选手为核心的队伍。而且在40支参赛队伍中,仅有13支被视为活跃战队并纳入VRS或HLTV排名,其余均为临时组建的美国混合队伍。

NIP最终获得亚军,NRG斩获冠军,许多队伍都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积分:

- NIP——74分(VRS排名上升3位);

- NRG——121分(VRS排名上升11位);

- Fluxo——19分(VRS排名上升3位);

- Wildcard——138分(VRS排名上升19位)。

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一场职业战队寥寥、奖金池仅1万美元的线下赛。北美战队参赛尚可理解,但NIP的跨洋之旅不禁让人对该体系产生疑问:这类小型线下赛是否应该给予如此高的积分,以至于实力强劲的二线战队甘愿跨洋参赛?

在Fragadelphia赛事一周前,还是这支NIP战队参加了罗马尼亚另一项小型线下赛——Draculan S1,该赛事奖金池仅9800美元,fnaticMonteENCE等战队也悉数参赛。尽管NIP未能在该赛事中斩获积分,但fnatic、ENCE与Monte在这场为期三天的小型赛事中,均斩获了115至185分不等。而在16支参赛队伍中,仅有6支跻身HLTV前50名。

顺带一提,Draculan S1赛事无法在Twitch平台观看,唯一可观看的直播仅在Kick平台。

更具代表性的例子是Gentle Mates战队。目前该战队在欧洲排名第18位,距离Major资格仅差两个名次,而其1295分中有480分来自线下赛。与NIP一样,他们参加了Draculan S1赛事,此外还参加了另外3场赛事:

- OMEN Roman Imperium:葡萄牙线下赛,奖金池5000欧元,8支参赛队伍中仅有2支跻身VRS前100名,仅有3支曾登上HLTV排名;

- Intel Epic45:奖金池4000欧元,12支参赛队伍中仅2支跻身VRS前100名,赛事采用BYOC模式(选手自带电脑参赛);

- Radio Popular Roman Imperium Cup 2:奖金池5000欧元,8支参赛队伍中仅2支跻身HLTV前200名及VRS前100名。

4场赛事总奖金池不足3万美元,且全职职业战队寥寥,却为其带来了480个排名积分。相比之下,Natus Vincere目前的线下赛胜利积分仅337分,而这其中还包含了IEM 科隆站、PGL 阿斯塔纳站及奥斯汀Major等赛事的积分。即便是欧洲最强的Vitality战队,在该指标上也仅获得460分!

在Major邀请函发放前的最后几周,还将举办多场类似赛事。OGFlyQuest将参加奖金池1.1万美元的Draculan S2赛事;Liquid、NIP、ENCE与fnatic已接受邀请,将参加格但斯克举办的为期两天、奖金池1.5万美元的赛事;OG与BIG将出战里加举办的奖金池8000美元赛事,而该赛事特意选在周一和周二举办,以适配线下赛的时间安排。

还是那支NIP战队,以及fnatic、ENCE、SAW等战队,再加上Zero Tenaticy等几支三线战队,将于10月初再次飞往美国参加下一届Fragadelphia赛事,该赛事的落幕时间恰好是Major邀请函发放的前一天,时机堪称完美。

为何小型线下赛变得如此重要?

Valve排名基于五项指标:“悬赏金额”与“悬赏获取”取决于在高奖金赛事中赢得的奖金及击败对手的数量;“对手网络”为击败强队提供积分;“直接对决”则在每场比赛后对积分进行微调。最后一项指标“线下赛胜利”,为过去10场线下赛胜利提供积分。

此外,无论对手实力强弱、赛事奖金多少,每场胜利均可获得55分。这些积分将保留一个月,之后会逐步清零。因此,只要在过去一个月内赢得10场线下赛,就能稳获550分。

这就是为何在Major邀请函发放前的最后几个月,大量小型线下赛应运而生,对于任何志在晋级的战队而言,这都是轻松斩获额外500分的途径。与此同时,那些选择参加大型赛事预选赛或专注线上赛事而非小型线下赛的战队,尽管击败了更强的对手,却白白损失了大量积分,这显然有失公允。

以往的Major预选赛是怎样的?

2016年以前,并不存在统一的选拔体系。通常由各赛事运营方自行决定预选赛的举办方式与赛制。2016年至2019年,处于“Minor时代”:为美洲、欧洲、独联体(CIS)及亚洲分别举办小型赛事,每个地区各有8支战队参赛,排名前二或前三的战队将获得Major席位。通过这种方式,8支新战队得以晋级Major,另有16支战队来自上一届赛事的留存队伍。

2020年起,选拔通过RMR赛事体系进行,取消的里约Major原本设有3场RMR赛事,斯德哥尔摩Major设有2场,其余Major均仅设1场。同样,部分战队直接获得RMR参赛邀请,部分则需通过预选赛晋级。在此期间,Valve逐步缩减了赛事层级:

- 上海Major取消了公开预选赛,部分战队获得封闭预选赛邀请,部分则直接晋级RMR;

- 奥斯汀Major进一步取消了封闭预选赛,所有战队均直接获得RMR邀请;

- 布达佩斯Major则彻底取消了RMR赛事,所有战队均直接获得Major邀请。

VRS体系的初衷是打造透明的选拔机制,但最终却陷入了诡异的悖论:二线战队与其对阵强队,不如参加线下赛击败明显更弱的对手,反正每场胜利都能稳拿55分,击败谁又有什么区别呢?

当然,任何线下赛都值得肯定,任何赛事本身也都有其价值。但目前这类赛事对整体排名、尤其是Major资格选拔的影响过大。到下赛季,这一问题必须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