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目前正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Natus Vincere教练B1ad3接受了NAVI频道的专访,在本次专访中,他围绕个人的近况、队伍的状态、makazze的融入、队伍未来的打算等多个问题谈了个人感受。

由于篇幅问题,本文节选了CS相关的采访内容,以下是采访节选:

 

Q:你如何在团队中建立节奏?如何让团队保持稳定,最重要的是,如何防止团队状态下滑?

A:我认为,让队伍保持稳定性和比赛节奏,是任何团队与教练的终极目标。在我看来,其关键正在于体系的建立。这显然只能通过一个成熟的体系来实现,否则,一切都将沦为临场发挥,完全依赖选手的个人感觉、赛场气氛,甚至是当时的心情与生活状态。这些因素充满了不确定性,其结果也必然是捉摸不定、难以为继的。因此,就和所有传统体育项目一样,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至关重要。

Q:你认为当makazze加入NAVI时,他是否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这个体系,导致你们不得不重建?我们能说他的适应过程已经完成,还是仍在进行中?

A:不,我不认为他破坏了什么,他仅仅是一名还未融入我们体系的选手,仅此而已。或许这个过程对他而言更为艰难,但在我看来,这并非单纯的体系问题,而是一个更深层次的困境。我相信,即便是把他放在任何一支顶级队伍中,他都会经历一段艰难的时期,因为任何选手在更换门庭后都会遇到困难,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这个根本性的问题由来已久,我也一直在探讨:当你为队伍引进一名新援时,你对他几乎是一无所知的。你不知道他的成长轨迹,不知道谁是他的启蒙导师,更不了解他过往经验的种种细节,他分析过哪些错误?他找到过怎样的解决方案?你对他在赛场上整个的决策反应链都一无所知。正因为你不了解他的背景,当他来到你的队伍时,他的决策方式和对局势的反应,便会与团队的固有模式大相径庭。这就是为什么你需要一个强大的体系来兼容并蓄,将五名背景迥异的选手捏合成一个整体。

这也恰恰证明了,CS的整个生态系统乃至电竞行业本身,仍处于一个较为草莽的阶段。这里没有一所标准化的学校能传授你绝对正确的知识,你所知道的,仅仅是你个人认为正确的东西。但这些知识由谁来传授呢?我不知道,或许是某位前辈选手?但他究竟向后辈传递了什么,我们同样不得而知。所以,这个难题对任何选手都一样,并非只针对makazze

他离开了一个让他倍感舒适的熟悉环境,加入了一支全新的队伍,一切都变得截然不同。过往的经验或许有相似之处,但绝不可能完全复制,对吗?也许战术框架尚可借鉴,但团队内部的沟通与执行却千差万别。因此,经验和打法很难做到无缝衔接,因为每支队伍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构建方式。

Q:你对NAVI的青训队员有任何影响吗?他们会使用你们的战术吗,他们会为进入一线队做准备吗?

A:这很难完全做到,但最理想的情况是,青训队拥有一位与一线队理念相通的教练。他深刻理解我们的体系,并努力以同样的方式去培养和塑造年轻选手,将我们整体的战术愿景灌输给他们。只有这样,青训队才能成为俱乐部真正坚实的后盾,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当这些选手被提拔到主队时,他们已是整装待发,或者至少,是一位能让主教练轻松上手、无需重塑的璞玉。

但对于makazze,我必须进行重塑:将他融入我们的体系,在充分发挥其长处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并兼顾到他的弱点。毕竟makazze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打线上赛,他的第一次线下大赛才刚在科隆经历。所以,他过往的数据参考价值有限。T1级别的对手水平是天壤之别,这意味着临场反应也必须脱胎换骨。

在顶级赛场上,每个队伍都会在地图上创造出独有的博弈环境,你必须做出截然不同的应对。无论是时机、决策速度,还是战术细节,一切都迥然不同。所以,任何选手在初入新队时都会困难重重,在T1级别的队伍中更是如此,这需要时间去适应。正如我所指出的,他必须成为我们体系的一部分,彻底融入进来。因为其他四名选手必须打我们熟悉的CS,而不是为了迎合makazze的个人习惯而做出调整。我们需要找到这个平衡点。

不过,这并非粉丝们想象的那般棘手。目前我们没有遇到任何严重的困难,整个磨合过程都进行得非常顺利,我看不到任何障碍。他正稳步前行,持续进步。当然,这种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你不能简单地对他说“就这样做”,然后指望他立刻心领神会。他需要时间去积累顶级赛场的经验,去适应高强度的环境,找到自己的舒适区,并最终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所有长处。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Q:你认为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全融入团队?还是说这无法预测?

A:嗯,如果我给出一个期限,比如说三周,那将是毫无意义的。我的意思是,这并非凭感觉就能断言。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近乎随机的过程?因为它完全取决于他所经历的回合数量,无论是在训练中,还是在正式比赛里。

选手的成长与进步就是这样发生的:你开启一个回合,制定计划并付诸执行。然而在回合进程中,风云突变,当你的战术意图与对手的策略正面碰撞、相互交织时,你必须立刻做出反应。简而言之,一切都归结于临场反应。随后,你需要在回合中期根据瞬息万变的局势不断调整,等等。每个回合都像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考题,你需要用知识和决策去解答。最终,尘埃落定,你从中得出结论,或者说,汲取了教训。经验,便是这样千锤百炼而成的。他打的回合越多,经验就越丰富,处理类似情况的速度也自然会越来越快。

所以,我无法给出确切的时间,但我可以告诉你目前的状况。例如,我们刚打完IEM 科隆的比赛,之后我们进行了集训,紧接着是BLAST 赏金赛S2。然后我们参加了电子竞技世界杯,之后又是一次集训和BLAST 伦敦公开赛。我们接下来的日程是Starladder 秋季赛,然后是EPL,在马耳他的TP世锦赛,最后是IEM 成都。在成都的比赛结束之后,便是万众瞩目的Major,赛前当然也还有一次集训。

因此,在我看来,我们当前的重中之重是Starladder 秋季赛TP世锦赛这两项赛事。因为我们近期的状态显然有所下滑,可以说退步了。而这些比赛,恰好能给予我们最宝贵的信心、时间和经验这正是我刚才谈到的关于makazze成长所需的一切。我们打的这种高强度比赛越多,信心就会越足。在T1级别的对抗中,信心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他现在已经是一个足够自信的选手了,是的,他很自信,但偶尔也会遇到瓶颈。如果比赛被拖入漫长的第三张图,他可能会感到疲惫。他需要学会如何在线下赛中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掌握均匀消耗体能的技巧,从而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保持稳定。我们和之前的阵容也曾面临过同样的问题,当时jL在队里,有时第三张图会打得异常艰难,我们会因为大脑疲劳而犯下一些低级错误。

因为我们正和队伍的营养师一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会为选手们准备特制的饮品和奶昔,确保他们在地图间歇不会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从而让大脑保持最佳工作状态。正如你所说,makazze确实非常自信,但与此同时,我们仍处于构建全新事物的过程中,可谓任重道远。所以,我们现在并不会过多地考虑奖杯,我们还不需要它们。而且显而易见,以我们目前的实力,还无法染指冠军。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为此忧心忡忡,背负不必要的压力,甚至在失败后一次次地失望呢?好高骛远而又求之不得,只会带来无尽的挫败感。所以,最好的方式是退一步,放平心态,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重新攀登。Starladder 秋季赛对我们而言就是一次绝佳的历练机会,无论胜败,都是宝贵的经验。TP世锦赛也是如此。目前队伍的状态,在我看来是相当积极的,我看到了一个良性的上升势头,我们日渐强大。我们需要的,只是时间。当下最重要的,是获得Major的参赛资格。

Q:所以Major是队伍的主要目标?

A:我的意思是,当我们站上Major的舞台时,我们将成为一支真正可以被外界评判和剖析的成熟队伍。Major之后,我们才能对这套阵容的成败得失做出结论。只有到那时,我们才能明确地判断:队伍是否需要做出改变,未来的路该如何走,等等。

Q:现在很多俱乐部,不仅仅是NAVI,都在尝试将像m0NESYdonk这样的年轻天才与经验丰富的指挥结合起来。你认为这种模式真的那么有效吗?这是目前最好的建队方式吗?

总的来说,一名优秀的指挥在当今的职业圈里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我们的圈子里极度缺乏顶级的指挥。当你组建一支新队伍时,你会发现指挥位的人才储备远不及其他位置。所以,是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这也就是为什么各支队伍都在尝试不同的组合与可能性。

即便是NAVI,在2021年,或者更确切地说是2022年,当我们决定换下Boombl4时,也不得不让electroNic临危受命,接过指挥的重任。因为当时我们根本找不到一个更好,或者说至少是合适的指挥人选。你不能随随便便把一个人放在那个位置上。这更多的是一种在别无选择时的无奈之举。

Liquid也曾尝试让Twistzz担任指挥,但他现在已经回归了自由人角色,显然事情的发展并未如他们所愿。Astralis也曾让device尝试过,我想那套方案同样以失败告终。这一切都是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倘若别无选择,这固然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方案,但能否成功却是未知之数。不过,在山穷水尽之时,这或许不失为一次值得的冒险。谁又说得准呢?

Q:你提到了electroNic。你现在没有关注他吗?你认为为什么他在Virtus.pro没有成功?

A:我并不清楚VP的内部情况,但通常来说,一个队伍的战术构建完全取决于教练,有时也取决于分析师和指挥的通力合作。他们如何协同工作,如何处理比赛,以及指挥如何与时俱进,都至关重要。如果你去分析一套完整的战术体系,你会发现问题可能出在任何一个环节。他为什么是个糟糕的指挥?当然,前提是他真的曾是个糟糕的指挥。我了解不多,因为VP的内部运作对我而言如同雾里看花。

但从一些公开的蛛丝马迹,比如某些视频或推文中,你会看到有人指责他打法过于激进,对队友也有些情绪化。这或许是原因之一,因为它会创造一种不那么健康的团队氛围。是的,正如我所言,这只是我们能看到的表象,我无法确定这是否是问题的根源。我想,唯一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只有他们的教练,或者electroNic他自己。

NAVI时,他担任指挥的时间并不长。但放眼其他队伍,你会发现他们也曾尝试将队内的进攻组织者Playmaker)转型为指挥。electroNic正是这种方法的绝佳范例。因为这类选手,他们通常负责掌控地图的关键区域,其对局势的理解和掌握的信息量,往往与指挥不相上下。因此,他们看起来是指挥的理想人选。在NAVIelectroNic展现出了很好的潜力,但我认为团队内部当时发生的一些事情,让他无法将这条路继续走下去。我们有很多与他个人无关的内部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团队气氛、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在我看来,那时的我们早已不再是健康团队环境与良好队内关系的典范了。

Q:还有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为什么你们没有再给s1mple一次机会?这也是因为团队氛围吗?

A:我们已经和s1mple以及现在的这套阵容一起打过比赛了。当他离开队伍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现有的这些选手很难与他并肩作战,他们承受了太大的压力。而且,他们并非来自那种习惯于在高压环境下比赛的环境。

我认为许多独联体地区的选手能够在这种压力下挥洒自如。甚至FaZe也曾评价说,s1mple是一位要求极高的选手,他会逼迫你倾尽所有。有些选手能够适应这种强度,正因如此,我们在2021年赢下了诸多赛事,成为了世界第一。但当我们转型为国际阵容时,情况发生了变化,选手们显然没有准备好。他们从未在这样的氛围中比赛过,因此很难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比如我之前提到的创造力和决策能力等等,很多事情他们都难以实现。

所以,就像我后来告诉s1mple的那样,我们最终认定,这些选手并不适合与他一同比赛。对他来说,和他们一起比赛实在太难了。如果你想和s1mple并肩作战,你需要一群特别的选手,他们必须能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中如鱼得水。这当然是可能实现的,毕竟,我们曾经一同赢得过那么多冠军。

Q:下一个问题:你认为目前队伍最大的弱点是什么,你们正在如何解决它?

A我认为是信心。正如我所说,要在T1级别的比赛中取胜,信心是不可或缺的。当信心高涨时,一支队伍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这也很合乎情理:如果你屡战屡败,信心自然会受挫,你需要想办法将它重新建立起来。

另外一个弱点,我认为是磨合。要在T1级别打出精彩的CS,你需要完美的化学反应。而对于一个新加入的选手,如果他不像ropz那样经验老道,建立这种化学反应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手会日复一日地融入团队,并与其他队友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到那时,他就会进入你所说的心流状态。

Q:如果你去看社交媒体上的恶评,大部分的仇恨都指向w0nderfulAleksib。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A:每场大赛之后,针对选手的批评甚至侮辱总是甚嚣尘上。但你需要明白一件至关重要的事:说这些话的到底是谁?你需要立足于现实,用理性的方法去看待问题。如果我要根据某个网络评论去分析w0nderful,首先,他到底说了什么?他只是简单粗暴地骂了一句你就是个垃圾?这又有什么分析的价值呢?或者他说:哦,他空枪了。好吧,这的确是事实,但如果w0nderful在下一回合对阵FaZe时,完成了一个精彩的1v3残局呢?所以,为了看清事实的全貌,而不是陷入凭空想象的幻觉,你需要进行正确的分析。

正如我所说,这些指责非常抽象。当人们将矛头对准Aleksibw0nderful时,其背后的逻辑往往很奇怪。你需要去深究,他们到底是在指责哪一回合的哪一个决策,而不是去听信那些键盘侠的所谓分析。例如,我可以从我的专业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在所有的回合中,他们俩是否都犯了最致命、最关键的错误?

首先,我认为指挥本身就是一个容易犯错的位置。他的职责远比其他选手繁重,需要付出更多的脑力。因为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他还必须纵览全局。因此,你通常需要去弥补指挥犯下的错误。一般来说,指挥的KDRating数据都不会是队内最好看的,这一点至关重要。所以,如果他没能完成击杀,或者犯了个错,打了一发空枪,甚至被对手抓了首杀你去看看其他队伍,是的,这种情况司空见惯。这些错误显然需要由其他队员共同来弥补。

说到w0nderful,我手头没有具体的失误统计数据。但就我的观察而言,即使是世界顶级的AWP选手,有时也会出现空枪。所以我并不认为这是个大问题。这并非他独有的毛病,他不是唯一一个会失误的选手。因此,你不能草率地断言我们输比赛就是因为Aleksibw0nderful”。这更像是一个团队整体的问题。当然,在EWC上,确实有一些回合我们本可以拿下,但最终因个人失误而葬送好局。但这并非我们失败的根本原因。

Q:所以,在你看来,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在为进步付出同等的努力吗?

A: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努力。或许是90%80%的区别总会有些微的差异,有人会比其他人更努力一些,但差距并不悬殊,微乎其微。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每个人都在持续不断地寻求进步。而且,正如我之前所言,我们这套阵容正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

Q:你们是必须想出新的战术,还是说用好现有的就足够了?

A:我们在不断地增加新的战术,因为版本环境总是在变化。但我认为,这完全取决于我们巩固和消化现有战术的速度。你需要将战术融会贯通,这取决于我们这套阵容的学习曲线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两套非常有趣的战术,但如果大家练习得不好,执行得一塌糊涂,那么你就无法再引入第三、第四、第五套,因为选手的大脑会信息过载。所以,与其不断引入新东西,不如回头去打磨那些可以修正的、已经讨论过的战术。

此外,之前的阵容打了七张地图,现在我们正在把Dust2换成Overpass。有了makazze的加入,我们有很多东西需要重新磨合。所以,现在时间对我们至关重要。但无论是之前的阵容还是现在这套,放眼望去,所有顶级队伍都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战术储备。如果我们发现某个战术不再奏效,我们绝不会固执地连续使用三次。

当然,如果它仍然有效,以Dust2为例,在职业赛场上,T方有多频繁地打B点夹攻?我想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战术,它总是有效,因为这张地图的设计本身就存在薄弱点。你总是可以用这个战术来赢得回合。既然如此,即便它很老,又为什么不用呢?你可以调整其中的细节、时机、出其不意的元素以及各种细微之处,但其核心概念始终是万变不离其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