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戏剧性地重新召回首发阵容前,Helvijs Saukants | brokyFaZe的职业生涯似乎已走到尽头。而这段替补时光,或许反而对他大有裨益。

有些选手注定只是“普通一员”——他们是团队的一份子、可靠的“执行者”,能为胜利添砖加瓦,却难以凭一己之力主宰比赛。这并非贬低,甚至算不上局限:一支争冠队伍至少需要两三位这样的选手,否则就会变成“全是主角、没有配角守护根基”的混乱团队。

比如SK战队曾有 TACO,巴塞罗那队曾有佩德罗,勒布朗所在的湖人队曾有贾维尔·麦基。

而有些选手则是“核心角色”(The Guy)——你一定知道我们指的是谁: s1mple ZywOo donk、效力于Renegades时期的 jks XANTARES,以及一年能有两次“神级表现”的 flamie。这类选手不仅是团队获胜的“原因之一”,更是“唯一关键原因”。

“核心角色”擅长在“胜负系于一身”的时刻挺身而出:他们渴望高压角色、主动承担关键点位任务,总能在高价值回合中发光发热。这样的选手是团队的“建队基石”——你可以放心地围绕他们构建体系,相信他们能为队伍赢下回合、比赛、奖杯,甚至带来荣誉与关注度(至于最后一点,或许有些不切实际)。

此外,通常而言,“回头路”并不可取。回归阵容的戏码总是充满故事感,浪漫又吸睛——但就像恋爱关系一样,当初“分手”(被下放替补)必然有其原因。

放到FaZe与broky的情况上,这次“分手”更像是FaZe单方面的决定(根据我的经验,多数情况都是如此),但实际上,双方本可从中获益:FaZe需要阵容变动寻求突破,而broky也需要一次“重启”。这本该是双赢的局面。

然而,他们最终都改变了主意——这实在令人惋惜。不仅对FaZe而言(他们本可签下s1mple,一半为提升赛场实力,一半为增强团队气场;不过结合Finn Andersen | karrigan此前的言论,签下s1mple或许只是为了“气前任”的报复性操作),对broky更是遗憾:他是圈内最具特色的选手之一,若加盟其他队伍,完全有望成为极具看点的明星。

这次回归,和诸多“回头草”案例一样,似乎注定失败。显而易见,FaZe曾一心想放弃他;而对broky来说,要重新找回状态,与“几个月前将自己下放、若s1mple签约顺利就会让自己一直坐冷板凳”的队友并肩作战,难度可想而知。

即便最终没签下s1mple,FaZe显然也在寻找“不一样的选手”——如此一来,broky的留队时间,不过是“直到FaZe找到下一个目标”的过渡。这更像是权宜之计,且只会损害broky的职业生涯。他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在二线积累人气,为重返顶级赛场铺路;或是暂时休整,等待其他队伍的邀约。

毕竟,“距离产生美”,闲置一段时间反而可能让他的合同价值水涨船高。

broky不该留在FaZe——他应该去其他队伍,成为真正的“核心角色”。

何为“核心角色”?broky能否胜任?

“核心角色”究竟意味着什么?broky是这块料吗?目前来看还不是,但这正是他天生该承担的角色。不妨想想:他抗压能力强、手持最昂贵的武器(AWP)、关键时刻表现稳定、赛场魅力十足,且“看似缺乏商业价值,实则极具辨识度”——这些特质让他具备了“核心角色”的全部潜质。

或许最重要的是:当他不再被战术“束缚”时,会成为极具观赏性的选手。

broky或许能在其他顶级队伍中保持现有水准,但目前看来,并没有完美适配的下家。私心而言,我们更想看到他摆脱束缚,尽情释放天赋,成为那个“慢动作绝杀、自带疯魔属性”的本命选手。

去吧broky,去成为“核心角色”吧。

为何broky能成为队伍的明星选手?

人们很容易只看到broky赛场表现的某一面,要么将他捧为“天才”,要么斥为“疯子”。很少有选手能像他这样,游走在“疯狂”与“卓越”的边缘:前一秒,他还能用AWP上演1v3的不可能翻盘,宛如当年JW用截短霰弹枪(甚至有时用AWP)那般神勇;下一秒,他就可能在Nuke地图A点的黄房顶上,手持半局首把AWP,在完全被白的情况下蹲守,试图用甩枪击杀对手。

但正是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思维,让他成为了顶尖的残局大师。2024年,broky的1v1残局胜率高达70%,2023年也超过65%,而他的1v2残局数据更是亮眼:自2019年以来,他共赢下178次1v2残局——同一时期,身为“世界最佳队伍核心”的ZywOo也仅赢下187次。更重要的是,ZywOo从未(或者说,过去没有)遇到过ropz抢占残局空间”的情况。

这位拉脱维亚选手不仅敢于且善于做出出人意料的操作,还拥有极强的心理素质,面对压力时总能保持冷静——这些特质让他成为对手在残局中的“噩梦”。你无法用“常规打法”应对broky,因为他根本不会按常理出牌。他是世界级的残局选手,且在大赛舞台上愈发强势(他常常是FaZe硬仗中的最佳选手,至少也是核心贡献者之一),同时,即便不用AWP,他的步枪水平也能跻身顶尖行列。

从某些方面来看,他与osakr颇为相似:都是擅长在“下包后锁防”的华丽狙击手,且在关键时刻总爱做出些“疯狂操作”。我们常记得Tomáš Šťastný | oskar在T方的激进表现,他也确实留下过许多名场面,但他的首杀尝试风格,与broky其实并无二致。

作为“辅助型狙击手”,2024年在世界前20队伍中,仅有3名选手的扔闪频率高于broky,不过他的闪爆成功率处于中等水平。但这几乎可以肯定是“团队风格所致”—— Twistzz的闪爆数据也与之相近,且观看FaZe比赛时你会发现,他们常会通过“试探性扔闪”来争夺地图控制权。关键在于,broky在回合前期能为团队“铺路”,尽到自己的职责——但这也引出了他的一大短板。

担忧与潜在隐患

无论是2024年还是2025年至今,broky的“首杀尝试次数”都排在队内后三位,且是所有狙击手中最低的。若想成为“核心角色”,有时你必须主动“掌控回合节奏”——你不能总指望步枪手能像rain、Twistzz和karrigan那样,把回合拖入后期让你发挥。

但即便他状态不稳定又如何?在电竞这种“以单场赛事定胜负、无真正联赛体系”的项目中,“上限高但不稳定”,远胜于“稳定但平庸”。

这绝非“致命缺陷”,只是需要团队提前规划。围绕broky建队的方式,必然与围绕“风格更全面的狙击手”不同——这也是为何顶尖队伍不愿签下他:他们既不想彻底改变现有风格,也不愿为一名“略有瑕疵”的选手付出如此代价。但对“次一级的队伍”而言,这根本不算问题。

集换式卡牌游戏中有个概念叫“围绕型卡牌”:这类卡牌在特定配置下威力极强,但无法随意塞进任何卡组仍保持强度。broky就像是这样的选手:他需要团队投入资源、给予耐心,还需要特殊的阵容构建,但在合适的体系中,他能爆发出堪比世界顶尖选手的破坏力。

要知道,他曾在IEM卡托维兹站拿下MVP,单届赛事赢下9次1v2残局,平均Rating高达1.30——他的上限毋庸置疑。但他之所以未被顶级队伍争相追逐,也是有原因的。

客气地说,他近期的状态起伏不定。自ropz转会至Vitality后,他便不再是稳定的后期威胁;观赛时你会发现,他时常错失“即便是临时狙击手也能命中”的绝佳机会。今年至今,他仅在两项赛事中打出过1.1及以上的Rating——而在一支“期望值高、且能随时联系到‘史上最佳选手’”的队伍里,这样的表现只会让他再次坐回替补席。

但如果,对他的期望值没那么高呢?

寻找“合适的落脚点”

或许broky真正需要的,只是一次成为“核心角色”的机会。

在“整合不同风格选手、平衡多方ego”方面,没人比karrigan更擅长,但即便如此,当更激进的EliGE⁠加盟后,FaZe从“后期火力爆发”向“前期激进”转型时,karrigan也陷入了困境。彼时的FaZe拥有三位世界级的后期选手,而用EliGE替换ropz意味着必须改变风格——broky正是这场转型的“牺牲品”。

他或许并非适应性最强的选手,状态也时有起伏——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这也是顶尖队伍不愿签下他的原因。但对“有能力围绕他建队”的队伍来说,这些缺点根本不值一提。

就像在卡组中加入“Jinzo”(游戏王卡牌,效果为无效陷阱卡),你必须不携带任何陷阱卡,才能发挥其最大优势。

文章开头我们提到了“效力于Renegades时期的jks”,这正是我们想表达的:并非说broky一定要加盟FlyQuest(尽管这对各方来说都会很有趣,但如今jks已回归该队,很可能会直接抢占broky的战术空间与核心地位),而是希望他能加入一支“让他全权发挥、随心所欲展现实力”的队伍。

毕竟,要想让broky发挥出全部潜力,就必须包容他的“疯狂”与“天才”。

在上届Major中,北美队伍纷纷早早出局,而这些队伍无一不渴望拥有一位明星狙击手。Wildcard近期用fr3nd替换了phzy,这一举动颇为有趣——但试想一下,如果broky能加入这支队伍,拥有毫无束缚的发挥空间,会是怎样的场景?

Wildcard本就离“世界前十”不远,只需一点助力便能实现突破。或许他们不像FlyQuest那样有吸引力(尤其是考虑到FlyQuest近期的阵容变动),但他们急需一位“标志性人物”来作为团队的“精神支柱”。

再强调一次:状态不稳定又如何?“上限高但不稳定”远胜于“稳定但平庸”,尤其是在电竞这种“单场赛事定成败、无长期联赛”的项目中。

hallzerk的表现尚可,显然不是Complexity(抱歉,现在应称PassionUA)的最大问题,但他们若想真正冲击顶尖,需要的远不止一处调整——这对“需要围绕自身建队”的broky来说,简直是完美适配。当然,若想让broky加盟,同时保留现有团队结构,你必须说服他接受“大幅降薪”和“放下自负”——但这难道不比“指望当前阵容从Major第一阶段1胜3负的困境中翻盘”更现实吗?

Liquid或许已深陷现有风格无法自拔,且ultimate的激进风格与broky截然相反,因此双方合作的可能性不大。最令人期待的潜在下家是M80——这支队伍多次让人觉得“只差一位狙击手就能跻身顶尖”。

即便放眼北美之外,也有许多“濒临崛起”的队伍,broky完全可以在这些队伍中担任核心。比如BIG,如果他们愿意再次转回英语沟通(此前曾有过尝试),broky会是“即插即用”的补强,且理应在“极少给明星选手自由空间”的BIG体系中获得更多发挥权。

BIG的潜在问题可能在于“broky能否与tabseN在赛场内外和睦相处”——BIG的体系本就严格,即便broky要求更多空间,也很可能无法如愿。但BIG已低迷许久,且此前有过与“特立独行型选手”合作的经验(比如XANTARES在BIG时的表现就十分出色)。

虽然可能性不大,但我们还是很期待看到BIG能“放开手脚”,给broky更多自由。

GamerLegion的“窗口期”或许已过,但他们本会是绝佳的适配对象。这支队伍拥有优秀的选手,甚至不乏明星,但缺少一位“能打破僵局的关键人物”——没有真正的“核心角色”。PR的表现非常出色,但他缺乏“巅峰期broky”所具备的原始明星魅力。公平地说,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当然,GamerLegion需要略微调整风格,但这正是关键所在:围绕broky建队,他完全有能力创造奇迹,将GamerLegion带向新高度。

这并非“稳赚不赔的补强”,但要想进步,就必须冒险——而很少有选手能像这位“拉脱维亚激光手”一样,拥有如此高的上限。

之前我们半开玩笑地提到了FlyQuest,但想象一下“broky在风格契合的队伍中完全释放自我”的场景,确实令人心动。FlyQuest或许负担不起他的薪资,且broky的位置也并非他们急需补强的方向,但如果能看到他在这样的队伍中拥有更多自主权,一定会非常精彩。

正如之前所说,如今jks已回归FlyQuest,他很可能会获得后期主导权,因此broky加盟的可能性更低了。但话又说回来,FaZe曾同时拥有ropz和broky,jks与broky的组合本也可能成为“致命双人组”——只是FlyQuest没有“像ropz那样可靠的前期火力,能轻松将回合拖入broky擅长的后期”。

这一切真的可能实现吗?

很少有选手会愿意“从高知名度队伍降薪加盟低级别队伍,同时放弃更高的荣誉机会”,但如果broky真的想重新成为“令对手畏惧的选手”,他或许需要先“退一步”。

Magisk被North解雇后,曾加盟OpTic,在北美赛场大杀四方,最终迫使Astralis重新签下他;karrigan曾效力于Envy,那段经历如今回想起来宛如一场梦;NAF在状态下滑后曾加盟Renegades——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而broky显然属于“在‘为自己量身打造的队伍’中能大放异彩”的选手。

目前我们尚不确定:他是否会考虑加盟M80这样的队伍,相信自己能“带领队伍冲击顶尖、重启职业生涯”;还是满足于在强队中做“普通一员”。但我们更希望看到前者。

对观众而言,“状态在线的broky”极具观赏性;而“在二线大杀四方的broky”,不出数月就会被顶级俱乐部签下——因此,这绝非糟糕的职业选择。

我们只见过“在FaZe体系中的broky”,这既令人担忧,也暗藏惊喜。尽管karrigan擅长“激发每位选手的潜力”,但或许存在另一种全新体系,能让broky重返巅峰,甚至超越过往水准。

broky本可在某支队伍中,注定成为那个“核心角色”(The Guy),但事与愿违,我们看到的却是他“命运多舛、大概率只是过渡”的FaZe回归之旅。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种遗憾,对broky本人而言更是如此。或许我们都错了——karrigan当初对他的“小小惩罚”,说不定正是能让昔日的broky回归的“解药”。自回归首发后,他的表现确实更贴近巅峰时期的自己,但关于broky的职业生涯,我们心中仍会萦绕着“如果当初……会怎样”的疑问。

我们只是想再看一次他成为“核心角色”的样子。这个要求,过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