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TechGirlZA发布视频,与Thorin一起对做客的TaZ进行了视频采访。在采访中TaZ谈到了自己在G2的执教经历、执教m0NESYNiKo等明星选手的感受等话题。

本期采访重点内容:

1、在现代CS中是否需要“粉丝服务”

2、TaZ总结个人的G2时光

3、执教像m0NESY和NiKo这样的明星选手

4、粉丝的误解

5、关于暂停

以下为采访内容:

Q:我觉得有两件事挺有意思,一是我们这些没做过教练的人其实有很多东西要学;二是粉丝对教练的误解真的很深,他们脑子里总有些非黑即白的刻板印象。如果教练开个油管频道,自己发些视频讲战术,哪怕根本没泄露自家队伍的任何战术,就会被捧成“史上最佳教练”,所有人都在夸他多厉害。

我有时候会想,你觉得这种“粉丝服务”对教练有帮助吗?如果教练主动迎合粉丝,给他们讲解这些东西,努力证明自己“懂游戏”,是不是就能让粉丝一直支持你,不管成绩怎么样?

A:我觉得肯定有帮助,这能塑造你良好的个人形象。而且内容不一定非得是自己的战术想法,也可以分析其他队伍的打法,用直白的方式讲解。论坛上有很多年轻玩家或者刚玩CS的人,他们连基础都不懂。

所以对他们来说,能听到一线教练的讲解意义重大,这对整个赛区来说绝对是好事。但这也会造成一种奇怪的说法:要是教练没开油管频道,好像就低人一等。但我不这么想,我觉得教练对队伍的实际影响,远比有没有油管频道重要得多。

Q:不过说到这儿,我想问你个事儿。你当选手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很“老派”,我感觉你当教练后肯定也觉得“更衣室里的事就该留在更衣室”,不会说太多。但现在情况完全反过来了:到处都是赛后采访、赛间访谈,甚至有人在集训时就直接说“我们的计划是提升这个”。你是不是更在意团队内部的看法,而不是靠营销自己?

A:我从第一天开始就是这样,第一次采访时我就说过“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要是我犯错了,我欢迎所有人来质疑我。但说实话,接受采访时很难说真心话,你没法把队伍的真实问题、需要调整的地方全说出来。有时候教练接受采访,可能是迫于俱乐部、社区或者选手的压力,这里面有很多心理层面的因素。要是回答得不够精彩,就会被当成“不懂游戏”。所以我觉得现在电竞的魅力之一就是,你得在采访中找到平衡,既要输出内容,又要有所保留。

Q:我特意去了解了一下,你在G2当教练的时候,外界肯定有不少难听的话,而且你又没有油管频道去反驳。其实大家骂HooXi骂得比较多,我没找到太多骂你的内容,但其他一些节目里确实有。所以我很好奇,别人都评价过你在G2的执教表现,你自己怎么总结这段经历和执教角色?

A:这话题很长。一开始执教G2是个很大胆的决定,但在那之前,G2是我唯一想执教的队伍。因为挑战太大了,而且队里的选手性格鲜明,比如NiKo、huNter-、m0NESY、HooXi,那时候他们还没签nexa,当时还是jks。我真的不想看到这支队伍解散,他们拿过科隆和卡托维兹冠军,肯定有很多问题能解决,能赢更多比赛。这样的队伍潜力很大,比起战术层面,更需要关注心理层面的问题。当然你得跟上版本和战术,但我加入G2时发现他们对版本的理解和战术创意已经很顶尖了。

其实我从一开始就想帮他们挖掘CS2里没人用过的新东西。但我不想给自己在G2的时光打分,这太蠢了。但我觉得我们一直很有竞争力。想想队里的变动,还有选手可能离队的传闻,我们还是一直保持着竞争力。很多比赛,比如输给MOUZNatus Vincere,都是惜败,80%的对局我们都有机会赢,只是输得很可惜。今年m0NESY还在的时候,有些回合输得让人难以置信,这还是心态问题。竞技体育里,遇到挫折很正常,输了就要吸取教训,但今年我们没太多时间去沉淀。我跟队员说过我们需要时间学习,其实我们离成功很近了,Major的表现也证明我们在进步。这段经历很宝贵,我很感激所有人。

Q:我觉得你在G2的工作其实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很难的位置。我给你举个例子,有两位很有名的解说就遇到过这种情况:moses在疫情期间去执教LiquidYNk之前执教过MIBRFaZe。这些都是大队伍,我从他们那儿知道,要是你想当教练,有人说“第一份工作就给你世界顶尖队伍,全是超级明星”,你肯定会觉得是梦想,想都不想就答应,希望能立刻出成绩。但就像你说的,这意味着你没机会犯错、没机会学习,因为你加入的是大牌队伍,粉丝会觉得你必须一开始就是最佳教练。要是做不到,就会挨很多骂。他们俩是这样,你肯定也是这样吧?

A:我没想着“这是顶尖队伍”“选手多厉害”,我只觉得挑战太诱人了。外界总有各种传言,比如“这人有毒”“他根本不懂怎么执教”,但你真加入队伍后会发现不是这样,反而更好合作。我加入G2之前,有人说NiKo很难合作,是“指挥杀手”,但我以前在波兰队伍就带过这种性格的选手,Virtus.pro内部就很火爆,五个选手风格完全不同,所以我觉得自己能搞定,这是我喜欢做的事。

但我也有短板,比如对当前游戏版本不够了解,不习惯比赛里的暂停机制,不知道怎么利用那30秒暂停。而且我一直用波兰语工作,所以开始直播时我特意想过:我可以用波兰语直播,也可以用英语,但要想有机会当教练,必须用英语直播,这样才能提升我的“CS英语”。加入G2时我很庆幸,自己已经用英语直播半年了。这一年半里,我一直在克服恐惧,不断学习。所以说到底,外界的评价不重要,关键是选手是否信任你,能否建立一支互相信任的团队。要是队员更在意论坛或播客里对教练的吐槽,而不是教练本人,裂痕就会出现,输比赛、不信任,队伍慢慢就散了。所以打造团队内部的“封闭性”很重要。

Q:顺便问一下,NiKo现在去了Falcons,而且我们知道你短期内应该不会去Falcons执教。你能说说外界对NiKo的传言吗?比如“跟他搭档的指挥都会被踢”“他很难合作”,但你和他共事过,实际情况是怎样的?有什么让你意外的地方?你觉得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

A:我觉得误解源于赛区文化差异。有些赛区的选手喜欢避免冲突,可能私下沟通或者背后议论,但NiKo属于有话直说的类型,他会当场说出想法、不满,想把问题聊透。他不想留下任何模糊的地方,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很多情况下都想做到精准,这能让他在比赛中更安心。我记得在防守方指挥的问题上,我知道他需要承担更多责任才会舒服,所以我鼓励他多关注团队打法,多了解信息,这样他能更安心,我也不用一直催着他做决定。我觉得那时候的NiKo是我见过最棒的。

他总能精准判断局势,了解对手的动向,也信任自己掌握的信息,我们会有激烈的讨论。当然,这过程并非总是顺利——如果一切都太容易,那就无法应对困难时刻了。所以我更愿意在训练中、甚至训练后遇到一些难题,哪怕有小争执、甚至大争论。比如去年BLAST 世界总决赛我们对阵Liquid时图一被零封,赛后吵了一架,把该说的都说了。这就是NiKo的性格,我喜欢这样。去年G2的阵容在性格上平衡得很好,有强势的声音,也有温和的声音,大家目标一致。能和NiKo以及其他队员共事,我很开心,每个人都在默默付出,只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

Q:你说过执教G2是因为想和这些选手合作,但后来传言不断,NiKo先是拒绝了Falcons,后来还是走了,m0NESY也离队了。对你来说,“为这些人而来,却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是不是很难接受?

A:不只是因为想和他们合作,G2本身就背负着巨大的期待,粉丝和俱乐部的压力都很大,他们的目标就是赢。但看看2023年卡托维兹之前,他们其实没赢太多比赛,2023年赢了卡托维兹和科隆,2022年底赢了BLAST。2023和2024年是G2成绩最好的两年。我不知道NiKo和m0NESY离队的原因,甚至会想是不是自己的问题,但NiKo说不是因为我,我才稍微释怀。

现在和你聊这些更轻松,因为经过一年半的执教,我已经有了经验。比如看到hades替补加盟、malbsMd转型,m0NESY离队后,我知道队伍能做到什么。他们有自己的规划,我必须尊重,但还是很遗憾,NiKo离开后我们没能打出成绩,我本想证明队伍依然能行。外界总说NiKo是防守方核心指挥,这种声音甚至来自队内,这会让大家产生怀疑:“没了他我们能行吗?”其实我们应该站出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给别人攻击我们的理由。结果就是所有人都在压力下挣扎:俱乐部、m0NESY、2024年本是G2最具竞争力的一年,几乎每个赛事都能走很远,但我们没能在变动后稳住阵脚。

Q:大家可能觉得2023年更好,毕竟拿了科隆冠军,但你说得对,2024年你们两次进入BLAST半决赛。

A:但我永远选2023年,因为我更看重大赛,人们只会记住大赛成绩。可惜我们没能兑现潜力。

Q:大家最想听的话题来了,我之前提到过,解说们知道粉丝在骂你和Falcons的教练zonic,所以每次放暂停片段都故意挑些“没营养”的内容,比如你说“我们得赢手枪局”“现在要赢几回合了”,以此暗示你们“不专业”。但我觉得脱离上下文的片段很容易被误解,比如“赢手枪局”听起来很蠢,但其实所有教练都会这么做。你怎么看这些片段?觉得不公平吗?

A:说实话,我不在乎公平与否,但激励选手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有位Major冠军选手,只要听说赛后能去吃韩式烤肉就会斗志昂扬(笑),只要有用,就是好方法。我喜欢准备激励性的发言,但确实有做得不好的时候。我的英语一直在练,听了很多教练的发言来积累词汇,但人不可能完美,暂停指挥有时很棒,有时很糟,这很正常。重要的是60%-70%的决策是对的,剩下的即使出错也没关系。

CS里心态最重要。很多时候暂停不是为了讲战术,而是让大家喘口气:“放松点,别想太多,深呼吸。”因为压力大的时候,我们会做太多冲动决策,毫秒之间就能改变一整局。比如面对弱队时过于自信,结果0-2落后,对手突然爆发,自己手感全无,这时候30秒暂停足够让大脑重置,就像网球里的短暂休息。我以前在VP和运动心理学家聊过,他说CS和网球很像,几秒的调整就能重置状态。

Q:大家对你有个误解,你作为选手经历过无数逆转战,知道暂停时“喘口气”比硬塞战术更重要。但粉丝总期待教练像《后翼弃兵》里那样说“用马吃车”,要有戏剧化的战术指点。尤其对NiKo、m0NESY这样的选手,你不需要教他们怎么玩,而是帮他们“跳出思维误区”。比如你说“得赢几回合了”,看似显而易见,但作为热门队伍,很容易觉得“反正最后能赢”,结果被追成3-9,MR12模式下游戏很快就结束了。这种时候提醒“现在就得赢”反而是最重要的。

A:没错。但有些赛事我们确实状态全无,就算换B1ad3来执教也没用。比如我们连续10次输给Natus Vincere后终于赢了,然后去里约参赛,却早早折戟(这是我的锅)。但我最欣慰的不是比赛,而是赛后的团队活动:我们没有各自散开,而是聚在住处做复盘练习,每个人都很专注。我定了规则:只能说“谢谢”,不准争论、不准指责,包括我自己。如果大家觉得我哪里做得不好,尽管说,我先接受批评。之后我们赢了世界总决赛,上海的表现也不错,只是压力最终还是影响了发挥。

我真的很自豪我们能顶住所有压力和期待,这太难了,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应对选手离队、无法为未来做规划,这对每个体育从业者来说都深有体会。生活也是如此,我们做播客也是在为未来铺路,为更大的目标积累。团队也是一样,要着眼半年、一年后的规划,不只为Major,还要为大满贯、为以后的遗产,一步步积累动力,才不会因为一场失利就失去方向或停止训练。有了这种心态才能成就大事,即使输了也没关系。但如果时间有限,每一次失利都像在割肉。不过我们最终体面地结束了征程,虽然(上海Major)输了半决赛,但我觉得已经很棒了。

采访第二部分——详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