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
100 Thieves在Discord平台举行了一场粉丝问答会,100T战队经理messioso和CS项目运营总监sgares就战队2026年发展规划与粉丝进行交流。由于队伍于11月13日刚签下rain,其全新组建的CS2分部自然成为讨论焦点。

Q: 对于CS分部而言,晋级IEM科隆Major是否是一个现实且目标明确的任务?
messioso: 众所周知,我虽不敢自诩为VRS系统的专家,但确实对其运行机制有着深入的理解。这套基础排名系统将直接决定我们能否晋级IEM科隆或未来任何赛事。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是选择收购成熟核心阵容,还是从零开始建队。现实地说,如果从零建队,想闯进IEM科隆Major需要奇迹般的表现。虽然理论上存在可能,但考虑到时间线——我们最早也要明年1月才能投入训练,而比赛的截止日期很可能在4月初——满打满算只有三个月备战期。

若从零积分起步,晋级之路将异常艰难。因此我认为这个目标并不现实。但如果选择收购核心阵容,我敢说这将是我们百分之百的目标。核心阵容通常拥有足够高的排名,能让我们直接锁定晋级资格,这也是收购的预期成果。所以最终目标是否现实,完全取决于我们选择的建队路径。
sgares: 我想补充的是,这绝不代表我们不愿尝试。说实话,刚才听messioso说这些时我深感心痛。因为我知道messioso经常去IEM科隆,我们曾深入交流过这项赛事对队伍的意义。但必须面对现实——他的分析完全正确。我们当然会全力以赴,但作为初建队伍,这确实是个极具挑战的目标。
Q: 100T将战队设在欧洲,如何避免重蹈2019年收购澳大利亚阵容时的后勤困境?
sgares: 这个问题很好。我曾亲历过很多战队的建设陷阱,因此会确保让最懂行的messioso在当地统筹,使选手能与他直接沟通。作为战队经理,他可以亲临赛事现场,这是我无法替代的。同时我会在欧洲配备运动心理师——这是以往战队常忽略的关键环节。我见过的所有“陷阱”,我们都将规避,运营模式也会彻底改变。澳大利亚与欧洲情况截然不同,这次绝不会重蹈覆辙。

messioso: 我接着补充:很多人可能忘了2019年收购时,该澳大利亚战队实际驻扎北美,原计划以洛杉矶为基地参加北美联赛,再赴欧征战。但2020年疫情爆发后,全球CS赛事中心转移至欧洲,战队被迫长期滞留海外。更因澳大利亚公民在欧洲单次停留不得超过90天的签证限制,队伍不得不频繁迁移,最终与原定规划严重脱节。如今是2025年,这些问题早已不复存在。我们组建的欧洲战队将常驻欧洲,即便是我过去四年带领
Complexity时遇到的,北美选手长期驻欧产生的适应问题也不会出现,因为队员本身就来自欧洲地区。我们完全有信心避开当年那些困境。
Q: 你打算如何避免100T的CS2阵容不会在巨大的关注度下被压垮?如何突破二三线赛事圈?从
BC.Game等队伍的表现来看,这并非易事。
messioso: 这是个好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于预期管理。很多人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明白,即使在电竞顶尖领域,不同俱乐部面临的压力也截然不同。像100T和Sentinels这样的俱乐部承受的压力,与
Cloud9完全不在一个量级,希望各位能理解我的意思。

Cloud9的粉丝不会用同样严苛的标准要求队伍,这造就了独特的舆论环境,无所谓好坏。当情况恶化时,那种压力会真实地压垮你。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社区沟通和最大程度的透明化来管理预期。这就是今天我坚持举办AMA的原因,向大家阐明我的思路。如果回避“是否会参加首个大赛”这类问题,粉丝自然会默认我们应该晋级,一旦首战失利就会引发舆论风暴。
提前进行预期管理正是化解这种压力的关键。我的理念是:做最坏打算,抱最好希望。我依然会期盼队伍赢下每场比赛,但更重要的是让合作伙伴明白:若选择从零建队(比如没有初始VRS积分),就需要数月时间打造竞争力。
但这绝不改变我们对冠军的长期追求。我们招募的选手始终会是冠军级别的,只是选择不同建队路径会导致时间差异。关于问题后半段,我虽未密切追踪BC.Game的轨迹,但注意到他们本周缺席Draculan赛事,又退出了即将在格鲁吉亚举行的比赛。这或许不是提升排名的最佳方式,而如何规划参赛路径正是我的职责所在。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要赢下比赛。现在可能是VRS体系下最容易晋级的时期,赛事方已开始理解定期举办线下公开赛的价值。一月初就有三场赛事可选,但Sean提醒得对:得先组建阵容再谈参赛。只要找到能赢比赛的选手,何愁没有机会?特别是在IEM科隆Major截止前,赛事档期必然会更加密集。只要组建起有实力的队伍,我们就能站稳脚跟。
Q:rain是CS传奇选手,巅峰时期实力出众,但他在100T将扮演截然不同的角色。为何相信他能胜任新任指挥?
sgares: 这问题很有深度,提问者绝对懂行。此次签约确实不寻常,我原本推崇“自上而下”的建队模式(即主教练自主选择指挥),但这次因rain的资历我们采取了反向操作。当我深入询问他关于战术设计、阵容构建、训练安排、团队权力结构等核心问题时,他的思考远超表面层次,这绝非任人唯亲。

早在双方接触前,他就对转型指挥有过长期思考和准备。我的职责是确保为他配备合适的教练团队来促进成长。之所以谨慎搭建教练组和阵容,是因为我曾身兼指挥与教练,深知若将rain直接塞进现有体系说“你去指挥吧”,队员根本不会信服——而现在打造的体系能避免这种情况。这就是我的答案:通过搭建所有已知的安全网来保障转型。我敢如此断言,因为这就是我的价值,也是我被录用的原因。我向你保证,我现在非常重视这件事。
禁止灌水刷屏违者禁言3天,详情查看 >> 评论(0)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