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解说兼分析师Anders Blume发布视频,分析了MOUZ战队从siuhyBrollan两任指挥期间在Nuke进攻方上的演变,他认为Brollan的风格属于稳中有变,在继承siuhy体系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特色。

Blume的分析工具选用职业战队常用的战术研究平台Skybox,该工具可通过“感叹号标注”功能,直观显示MOUZ某类战术使用率是否显著高于“对比战队”(选取实力不俗但非顶尖的队伍,确保参照客观性),以此捕捉战术倾向性与调整痕迹。

数据时间范围覆盖2024年年中至2025年年中,共划分5个分析阶段:前4个阶段每段约3个月,最后1个阶段因赛事安排仅含3张比赛地图,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统计偏差。整个周期的核心变量为“指挥人选”,前2个阶段由siuhy担任指挥,后3个阶段由Brollan接手,这一变动成为战术演变的关键分界点。

一、中期回合战术的核心调整

中期回合是MOUZ战术体系的核心环节,不同指挥时期呈现明显差异。siuhy指挥时期(2024年中-年末),战队战术固定性较强,排名前三的战术分别是“A正门包夹”“从铁板打B点”“配合三楼的A点分推”——其中“三楼配合A点分推”占比约5%,是标志性打法。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无boost战术”,所有进攻依赖常规路径推进,虽执行熟练度高,但长期重复易被对手预判,突袭效果随赛事推进逐渐减弱。

Brollan指挥时期(2025年初至年中),中期回合战术开始结构性调整:保留“A正门包夹”“从铁板打B点”等核心战术,但“三楼配合A点分推”占比下降,被“从K1打B点”取代战术核心位置;新增“外场boost”与“K1 boost”两种战术,打破此前“无boost”的单一进攻模式,形成立体的作战体系。此外,“从黄房打A点”(A from hut)战术占比从2%-3%升至5%,实际使用回合数从2-3回合增至9回合,成为A点进攻的重要补充。

二、战术节奏与进攻目标的变化

如今MOUZ的快攻战术占比呈稳步上升趋势:siuhy时期快攻占比维持在6%-7%,以中后期稳健运营为主;Brollan接手后,占比逐步提升至9%-12%,排除小样本阶段后增幅近50%——这一变化直接体现战术节奏加快,通过更多快攻尝试打乱对手防守部署,尤其针对防守严密但反应较慢的战队效果显著。

中期回合占比保持相对稳定,仅Brollan初期小幅上升(40%升至45%),后续回落至原有水平,说明“中期回合运营”仍是核心打法,调整以“优化”而非“颠覆”为主。包点进攻尝试的变化集中在两方面:一是“A点+B点同时进攻”占比从5%-8%升至15%-20%,通过双点牵制分散对手防守资源,体现对战队协同能力的信任;二是“B点进攻”从15%升至28%,结合“K1打B点”等新战术,B点成为后期进攻重点,与siuhy时期“偏A点”的倾向形成对比。

需特别说明“无进攻目标”分类:指“未抵达任何包点的回合”,包含控图拖时间、战术试探等多种情况,含义宽泛需手动复盘,但占比始终稳定在10%-12%,说明这类回合的战术逻辑未发生重大变化,仅作为常规节奏调整手段。

三、指挥变更的深层影响

指挥变更的影响体现在延续性与试错的平衡中。Brollan接手初期未彻底推翻旧体系,保留了“A正门包夹”等成熟战术——既符合新指挥优先稳定的常规,也借助教练sycrone对旧战术的熟悉度实现平稳过渡,避免成绩出现明显下滑。

在站稳脚跟之后,Brollan慢慢推动多项创新试错:新增boost战术丰富进攻路径;短期尝试管道快攻(占比约3%),因易被预判、收益低于风险放弃;将“K1打B点”占比从5%升至15%。

此外,细节调整是指挥风格差异的关键:即使同一战术(如A点分推),执行时机也存在显著不同。siuhy时期烟雾投掷时间集中在51-49秒,节奏偏慢;Brollan时期提前至48-38秒,进攻启动加快,路线分配更灵活——这种同战术不同细节的调整,大幅提升战术突然性,避免被对手预判。

结论

2024-2025年期间,MOUZ在Nuke地图T方的战术演变呈现“稳步调整、细节优化”特点,指挥权移交是核心节点。战术调整集中在三方面:新增搭人梯战术实现立体作战;丰富B点进攻路径,从“偏A点”转向“A、B均衡”;加快快攻节奏,弥补中期回合易被预判的短板。

Brollan时期的MOUZ未抛弃旧体系,而是以“稳中有变”的逻辑推动调整——既保证成绩稳定,又通过试错与细节优化提升战术多样性,符合战队在指挥变更期的合理发展路径。尽管数据存在样本量不足问题,但仍可明确:这种“保留核心、优化细节”的策略,为MOUZ后续战术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