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StarLadder 布达佩斯Major最后几个参赛席位的激烈争夺尘埃落定,fnatic在最后时间压哨拿到Major资格,如今正是反思全新VRS系统的最佳时机。

近期,伴随着StarLadder 布达佩斯Major参赛名单全部确定。一场冲刺至最后一刻的激烈角逐到此结束。各赛区的最后几个参赛席位,直到最终的线下资格赛才决出归属。全球选手与粉丝在这一过程中,既经历了遗憾失利的心碎,也感受了成功晋级的狂喜,两种情绪交织并存。

Valve决定介入赛事体系并推行VRS系统这件事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这不仅彻底改变了以往Major资格的选拔模式,更与这家游戏开发商一贯采用的放任自流式运营策略大相径庭。

但一旦他们决定介入,就必需全力投入。当前的VRS系统远谈不上完美,Valve仍需付出努力,确保该系统既能实现设计初衷,又能让赛事更具观赏性。尽管在赛季末的积分争夺战中,有部分环节凸显了VRS值得肯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让整个系统显得有些仓促拼凑、不够完善。

VRS系统的优势

激励战队参与线下赛事

VRS排名争夺战最具吸引力的一点,或许就在于它明确激励战队走出线上“舒适区”,投身线下赛事。线下赛场本就是竞技电竞最好的舞台,这一点有多重原因支撑。近年来,太多二线赛事完全以线上形式举办,导致战队始终无法接触到线下比赛特有的压力环境。

首先,线下赛事的紧张氛围与线上赛事截然不同。当选手在熟悉的卧室里比赛,使用早已习惯的设备,无需应对线下赛事的各种突发状况与潜在问题时,根本无法复刻线下赛场那种“高压熔炉”般的环境。这种情况下,我们无从判断哪些战队能顶住压力,哪些战队能适应不同线下赛事的独特场景。

而在本次VRS资格赛周期中,我们终于看到了各战队在高压下的真实表现。fnatic在排名争夺的最后阶段背水一战,凭借在美国举办的Fragadelphia赛事中最后关头的夺冠冲刺,成功锁定了最后一张Major门票,反观SAW战队,他们曾牢牢掌握着这张门票的主动权,却在同一场赛事中关键时刻失误,最终让一次潜在的Major参赛机会从手中溜走。

其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相较于线上赛事,我们完全可以更信赖线下赛事的公正性。如今,二三线赛事圈里充斥着各种作弊指控已是公开的秘密,ESIC的调查与处罚案例也屡见不鲜。而线下环境能大幅降低作弊的可能性,让社区观众相信比赛结果是真实有效的。

我们得以见证各战队在持续高压下的真实表现

在编者看来,VRS系统无疑值得肯定,核心原因在于它能给战队施加持续且稳定的压力。这不仅让选手更大概率直面线下赛事的种种挑战,更让每一位选手都清楚,他们参加的每一场比赛、每一项赛事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Major邀请名单截止日期临近时,这种重要性会愈发凸显。这正是强者与弱者的分水岭,当获胜机会逐渐减少、比赛真正关键时,谁能顶住压力拿下胜利,谁就能摘下树上有限的果实。

Virtus.pro或许会认为自己无缘Major是运气不佳,毕竟瑞典边境管控成了他们最棘手的对手。但事实上,他们此前在多场顶级线下赛事中,曾多次错失斩获足够积分的机会,以至于即便没有边境管控的意外,积分也未必达标。反观Ninjas in Pyjamas,尽管在赛季末的多场小型线下赛中表现起伏,但在压力不断升级的关键阶段,他们抓住了核心机会,击败其他竞争对手晋级StarLadder 群星联赛的总决赛,最终锁定了Major参赛席位。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采用RMR机制的Major资格赛体系,营造出的高压环境比VRS排名争夺战更能考验战队面对生死存亡压力时的能力。但VRS系统的优势在于这种高风险、高关注度的CS比赛,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逐步展开,而非将所有压力集中在单一场赛事中。

我们无需在一场比赛里体验肾上腺素的瞬间爆发,而是能见证紧张感随每周赛事、每站比赛逐步升级。那些处于晋级边缘的战队,也无法再将其他赛事当作以赛代练,只在Major资格赛阶段才全力冲刺,他们必须在整个周期内始终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

VRS系统还巩固了CS电竞生态的根基,催生出了草根CS赛事

电竞的发展本就始于基层。它的根基深植于早年那些拥挤的网吧大厅朋友们省吃俭用,只为聚集在某个偏远小镇不知名的休闲中心里,全身心投入到他们共同热爱的游戏中。如今电竞史上许多开创先河的传奇人物,最初的职业生涯正是从这样的环境中起步的。

外媒记者曾详细谈及,VRS系统推出后,各类小型线下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于各战队都在争相赚取积分,所有人都试图从中分一杯羹。无论具体情况细节如何,小型线下赛事的激增总体而言是件好事。而且随着Major邀请名单截止日期的临近,各战队必然会为拿下每一分而全力角逐,这些小型线下赛事也因此获得了发展空间。

像欧洲的白桦杯、美国的Fragadelphia和中国的钢盔杯以及XPL这类小型线下赛事,正让部分电竞根基重焕生机。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拥挤电竞馆所特有的氛围,更能重拾电竞的真正核心,小型战队可以参与这些线下赛事,从而获得提升技能还是他们积累宝贵经验的机会。

以弱胜强的对决渐成常态

在此场景下,用赤壁之战中的曹操军队来称呼强队或许稍显夸张。但这类小型线下赛事崭露头角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能让新兴、缺乏经验的弱势战队有机会体验线下赛事环境。不仅如此,它们还常能获得与其他场景下根本无法对战的强队交手、检验自身实力的机会。

BIG这支队伍即便在训练赛中,也不太可能考虑与排名垫底的ATOMIK的年轻队员交手,更不用说在正式比赛中相遇了。但白桦杯让这种场景成为了可能。对ATOMIK的队员而言,这场比赛的经历或许能为他们未来的电竞职业生涯积累宝贵经验,即便未能取得理想成绩,也为他们留下了一段可终身铭记的回忆。

VRS系统的弊端

这套系统远非完美

忽视VRS系统整体尚未完善这一事实是不明智的。首先,电竞圈多位知名人士都曾指出,该系统对顶级战队存在偏向性,强队很难从 VRS排名上游位置跌落。

NIP的队长Snappi就说过:

“你在1月份的排名其实至关重要,因为从本次资格争夺赛中就能看出,欧洲区的14Major席位早在7月就基本确定了,只要这些排名靠前的战队守住自身积分,不与排名较低的对手交手就行。”

Major邀请截止日最后几天的VRS积分争夺中,无论是潜在隐患还是已暴露的问题,都不在少数。其中,赛事的哪些阶段计入VRS积分、哪些不计入,是争议尤其大的一点,这一问题亟需Valve介入对流程进行标准化规范。

无论你对VRS系统及其落地实施的整体看法如何,事实是它仍有不少待解决的缺陷。看到战队钻系统漏洞,或是被系统不公对待,都会削弱这项赛事本应具备的魅力。希望假以时日,随着系统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纠正。

赛事精彩度无法保障

StarLadder 布达佩斯Major席位争夺战时,确实上演了诸多戏剧性情节。

Twistzz即将离队的背景下,Liquid在FISSURE 裂变天地S2赛事中曾身陷绝境,最终却打出了足以定义整个赛季的精彩表现,这既让人看到了“若他们的阵容早点找到状态,本可取得怎样的成绩”的反思,也带着一丝苦涩。

Gentle Mates战队则为晋级Major发起了英勇的最后一搏,他们超常发挥,在EPL S22中击败了G2等强队,却仍在付出全力后遗憾止步,与资格失之交臂。

然而,Major席位的归属并非必然会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决出。若Virtus.pro当时能参加EPL S22,欧洲区最后一个Major席位或许就不会有最后的激烈争夺,若Liquid本赛季大部分时间表现未如此低迷,他们也无需上演这场凭空出现的奇迹翻盘。赛事走向本就可能大不相同,未来的Major资格争夺周期中,或许会出现不少平淡无奇的情况。

竞争环境远未公平

理论上,VRS积分争夺颇具吸引力,看着各战队在整个赛季中奋力比拼,证明自身价值,并通过努力赢得Major的入场券。但现实是,并非所有战队都拥有同等的发展机会。

我们此前已提及部分人的不满,比如Snappi就曾表示,当前系统对强队存在保护,使其很难从排名中滑落。以Virtus.pro和Liquid为例,尽管它们本赛季表现相对低迷,但已锁定了大量顶级赛事的参赛邀请,这使得它们的Major席位几乎不可能旁落。

此外,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像fnatic或Liquid这样的战队,若有需要,他们可以有足够资源参加多场线下赛事LAN,而其他一些战队,想要做到这一点可能会困难得多。你能报名并派队参加的线下赛事越多,获得VRS积分的机会就越多。考虑到CS电竞史上“唯实力论”的传统,上述两个问题无疑都让人难以接受。

不参赛反而可能是最佳策略

在此并非要指责谁,但事实上,战队若编造理由退出线下赛事,且无需因弃权被判负,反而可能从中获利,这一情况至少是存在问题的。

十月份的美国Fragadelphia赛事就遭遇了多支战队退赛,原因是该赛事仅有部分环节计入VRS排名。如此一来,战队退赛无需担心因弃权判负影响自身VRS排名。对于那些本就处于有利排名位置的战队而言,与其冒险参与计入VRS排名的阶段,可能因失败丢分,不如直接选择不参赛,这种做法反而更合理。

只有当各战队有动力参加这些线下赛事、投身比赛,并为获得Major的参赛资格而战,VRS排名争夺才具备吸引力。但当前系统实际上可能会起到相反作用,为保护积分,战队反而有理由选择不参赛,这与竞技的本质完全背道而驰。

理解VRS堪比手搓核弹

RMR体系的魅力在于其简洁性。Major资格赛可能带来的压力、紧张、考验与磨难,都被浓缩在一场生死战式的赛事中,即便是强队也必须参赛。战队要么到场赢下比赛获得资格,要么失利承受心碎的结果。

而现在,若想完全理解VRS排名争夺,更重要的是跟上其赛事脉络,你仿佛需要拥有博士学位、好几台高端计算器,以及一份内容繁复的电子表格。

幸运的是,现在有社区成员主动站出来帮助大家跟进VRS排名变化,他的工作也凸显了要完全理解该系统所需的复杂步骤。

虽有社区成员主动出力,帮助大家及时了解赛事动态,HLTV也推出了VRS邀请资格预测,至少提供了一个粗略概览,但要真正搞清楚当下局势、以及每支战队需要达成怎样的条件才能晋级,依旧如同噩梦。

如今,Major资格赛背后存在一套复杂的体系,这无疑会影响观众对赛事脉络的参与度,尤其是对普通粉丝而言。那些不常关注CS相关社交媒体的人,可能意识不到有人在为帮助大家理解而梳理信息。若普通粉丝都无法靠自己弄明白这些内容,这个体系本身就已经远非理想状态了。

VRS到底是好是坏

如同生活中的所有事物一样,本赛季VRS积分争夺收官阶段的这场混战,既有可取之处,也存在问题。若将其简单归为Valve的一次成功变革,或是一场严重失误,都会忽略这一体系本身复杂又有趣的全貌,而且这种片面归类对任何人都毫无益处。

本赛季这场VRS的终极混战带来的核心启示很简单,就是VRS需要更多时间去完善。要对它做出最终评判,Valve首先需要对VRS进行迭代优化,收紧规则与流程,同时也要努力让内容更易于粉丝理解。

现在是Valve反思总结、主动行动、完善这一体系的时候了。因为他们似乎不太可能彻底废除VRS,转而回归类似RMR的机制,或是用其他体系取而代之。无论现状好坏,VRS已然扎根,能否让它变得更好,关键就在于Valve如何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