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S诞生之初,确切地说,在CS:GO兴起之时,许多战队都决定效仿足球领域已被验证的商业模式。一支球队的收入大致来自四个主要渠道:
- 门票销售
- 转播收入
- 商业收入(赞助、周边商品等)
- 队员转会费
本文将聚焦最后一点,并非其他渠道不重要,事实上,未来我可能会在做更多研究后专门探讨这些话题。由于我是边思考边写作,或许未来会有一篇更有趣的文章,讨论将足球模式复制到电竞领域的整体可行性。但就目前而言,我们关注的是球员转会这门生意。
从CS:GO初期到本土人才崛起
在CS:GO刚出现的那几年,大家或许还记得,最初的许多年里,我们几乎没有真正的“原生CS:GO选手”。每位选手在赛事中被介绍时,都会被提及是否曾是CS 1.6或CS:Source的选手。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玩家群体的“阵营划分”,但更重要的是,当时没人过多思考何时会出现第一批真正的CS:GO本土人才。因此,投入到培养新选手的精力少之又少,在这方面投入资源的经济动力也并不充足。
很难确切指出职业赛场何时开始意识到转会费的重要性,但我记得第一次听到关于coldzera以超过100万美元转会至FaZe的传闻是在2019年。又过了几年,WePlay才宣布推出首届青训联赛(WePlay Academy League)。
WePlay青训联赛的诞生
WePlay青训联赛在诸多方面都做得极为出色,甚至堪称典范。其一,它解决了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之一——真实的线下赛经验。众所周知,线上表现出色并不意味着能在高压的线下赛场保持稳定。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签下一名新选手是一笔不小的投资,若在签约后才发现他在大舞台上崩盘,不仅代价高昂,还会对团队其他成员造成沉重打击。
此外,联赛还提供了在现实中了解选手的独特机会,这一点的重要性或许超乎想象。如果你的明星选手从不洗澡、只吃 巧克力酱,这些细节在线上赛事中可能永远不会被发现。但在线下,你能看到一个人所有的性格特质和小怪癖。很多怪癖可以通过沟通妥协解决,但有些则无法调和,尽早发现总比晚发现好。
该联赛的赛制本可能存在一个明显问题:各俱乐部可能只为联赛临时签下五名选手,一旦被淘汰或赛事结束就立即解散队伍。但WePlay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体系能以更可持续的方式运转,促使俱乐部承诺保留青训队伍。换句话说,这个联赛构建了一个真正的人才培养体系,帮助年轻选手提升至更高水平的CS:GO赛事,为他们提供了一条通往二线或一线赛事的可预测路径。
为选手与解说人才提供机会
在解说人才方面,WePlay也为许多人提供了出镜解说、打磨技艺的机会。我本人有幸参与了早期赛事的解说,如果联赛能复办,我会毫不犹豫地再次加入。后来,Scrawny、Launders、Hugo、Harry以及Ne0Kai等众多解说也在这个平台获得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在他们职业生涯中,积累经验的阶段至关重要。这其实是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如今却不幸消失了。事实上,CS的“出镜解说”工作只有两种状态:要么在一级赛事工作,收入尚可;要么不在一级赛事,收入微薄,几乎难以维持生计。这个领域完全缺乏中间层级,这对整个生态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因为这意味着几乎没有可供攀登至一级赛事的阶梯。
联赛终结的原因与成就
WePlay青训联赛共举办了六季,从2021年8月底开始,到2022年10月底结束。不幸的是,该项目终止的原因与地缘政治相关。WePlay的工作室位于乌克兰,这在战前具有诸多优势:选手和解说往返乌克兰很便捷;在乌克兰支付制作人员的成本远低于BLAST在丹麦的开支。更令人惊叹的是,以WePlay在该领域的经验而言,他们呈现的赛事制作水平高得惊人。然而由于战争的缘故,WePlay将运营迁至洛杉矶。如今,在洛杉矶举办WePlay青训联赛恐怕在经济上无异于自杀。
与基辅相比,洛杉矶的机票、酒店和生活薪资成本使得联赛难以为继。但在联赛存续期间,成果有目共睹:
- 第一季决赛由MOUZ NXT对阵
Young Ninjas,参赛选手包括torzsi、siuhy、JDC、xertioN,教练为sycrone;
Ninjas in Pyjamas阵中则有后来崭露头角的ztr和phzy。
- 第二季决赛为MOUZ NXT对阵NAVI Junior,选手包括fear、m0NESY和headtr1ck。
- 第三季BIG Academy首次晋级决赛,队员包括Krimbo、s1n和hyped;
Eternal Fire Academy则派出了Wicadia。
- 第四季Spirit Academy派出了donk和ArtFr0st。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核心信息已然清晰:在短短14个月、六季的赛事中,我们为整整一代新选手和解说人才奠定了基础。
青训队伍的价值已被彻底证明。发掘下一个donk或m0NESY的意义不言而喻,这或许是战队在该领域最成功的盈利方式。但没有青训联赛,新的问题开始浮现。今年我们首次看到这样的情况:NAVI青训队跻身世界排名前30,而主队NAVI仍在前10。尽管这很令人印象深刻,却也带来了一个大问题——Valve的规则禁止同一俱乐部派出两支队伍参加同一赛事,显然是为了避免利益冲突。
因此,NAVI主队实际上阻碍了青训队参加他们本有能力晋级的赛事。即便实际中未发生这种情况,这也凸显了一个重要事实:拥有独立的青训联赛至关重要,值得为之争取。
为何CS此刻比以往更需要青训联赛
青训联赛的消亡是一场悲剧。当前CS面临一个严重问题:我们实际上在践行“里根经济学”,即所谓的“涓滴效应”,将大量资金投入一级赛事领域,让赛事主办方相互竞争,让战队争相购买最贵的选手。但底层的支撑架构却远不够坚固。我们需要一条从“卧室(指业余玩家)”通往“大舞台”的坡道,需要一个不只为世界前十左右的战队服务的经济生态。我们需要青训联赛。
本文转译自外媒skin.club
禁止灌水刷屏违者禁言3天,详情查看 >> 评论(23)
最新评论(23)